裙子那么短还不让说,一看就不正经女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时至今日,还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吗?可能有人会说,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早已消亡,即便存在也是在那些思想尚未开化的地方。

实际上,性别歧视一直存在,可举的例子甚至数不胜数。比如,我们在路上遇到开车技术较差的司机时,第一反应便是“女司机开的”;

身边也不乏有一些劝阻女孩继续读书的长辈,纷纷认为嫁人才是女性的毕生事业,在他们看来,年龄越大的女人价值越低。

曾经,有女生仅仅因为穿了短裙,拍照没有及时拉好裙摆,导致被人偷拍裙底,照片一经散布,引发热议。在一片指责中,也有刺耳的声音:“裙子那么短还不让说,一看就不正经!活该被拍!”

把性别歧视当作“真理”

人们嘴上说要推崇男女平等,可内心依旧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明知道这是一种性别歧视,可还是会当作真理。

原因很简单,人们的社会认同很难改变,对自己坚持的信念会保持高度一致性。即使自己信念遭到质疑,人们也会坚持到底,极力维护自认为正确的事。

经心理学家研究,教徒们信奉的教会即使忽悠他们好几次,教徒也依旧会充满虔诚。其实,每个人都是信徒,只是内心坚守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由于从小就被家长言传身教,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已然成为了不可更改的“真理”,哪怕再多的人提倡男女平等,也很难打破这种思维。

认为自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当报道某女生被猥亵骚扰时,评论中总能看见一些愤世嫉俗的人:“那么晚还出来玩,肯定不是正经女孩儿,还穿那么少,活该被摸。”

女生拥有自主选择穿衣方式的权利,什么时候女生的穿着打扮也可以用来定义品质了?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难道只有穿着长袖长裤、天黑之前必须回家的,才算是正经女孩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人是没有资格指手画脚的。

这些想法是社会倒退的表现,也是对女性严重的不尊重。他们赤裸裸地窥探,又出言不逊地批判,以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可以妄加评论他人。

除此之外,职场对女性的为难也处处可见,很多招聘信息都显示只招收男性。哪怕工作强度相当,女性的工资往往也比男性少,只因为女性还存在结婚生子等问题。

当男女研究生选择了同一个导师、需要竞争时,导师往往会选择男学生,哪怕女生的成绩要比男生高得多。

有这样一部纪录片:一群六七岁的孩子做同等的家务劳动,可最后男孩子得到的钱却比女孩子多,有个女孩哭得很难过。

这时,一个小男孩儿挺身而出说:这一点也不公平,我长大了要改变这种现象。年仅六岁的孩子尚且有这种思想,更何况是成人呢?每个人都有责任反对性别歧视。

然而最可悲的是,不但男性认同性别歧视,有些女性也深以为然。

艾玛沃特森动员男性反对性别歧视的演讲中提到:通过研究发现,女权主义是一个非常不被接受的词语。很多女性不愿意被定义为女权主义者,认为这种定义太过嚣张,是在孤立和仇视男性。

显然,这个词语已经出现了理解偏差。如果连女性自己都无法站出来捍卫平等,那么性别差异又怎么可能从人们的脑海中抹去?

总有一天,性别歧视会被彻底消除,但在这之前可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需要每个人为此付出努力。

-TheEnd-作者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Psychologicalbullet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