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万咨询填报高考志愿,到底值不值

北京雀斑医院哪最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676844068971537&wfr=spider&for=pc

最近全国各地陆续开始高考放榜,考试大战落下帷幕,但另一个战场的序幕又在悄悄拉开,这就是高考报志愿。

进入主题前,请各位读者先花几秒回答我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当年你高考报志愿的时候,父母有没有建议甚至强行指导,让你选一个将来工作轻松、又能挣到点钱、日子过得比较滋润的专业?

第二个问题:

你现在是不是期待你的孩子未来能够进一个相对不那么累、工作比较轻松、又能赚到点钱、让小日子过得比较滋润的行业?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追溯你成长的经历,另一个是拷问你的内心。

坦白讲,同样为人父母,我也常常闪现帮孩子“一劳永逸”解决未来问题的想法。

很多父母深度参与孩子的大学志愿填报,恐怕这是一个原始的内心动力吧。

早在我高考的年代,就有一个说法:志愿填得好才是真的好。

人们似乎有一个共识,考得再好,志愿报得不好也是白搭,甚至强化成,就算考得没那么好,只要志愿报得好,还有机会翻盘。

没想到,这些年,填报志愿越发成了一门生意。

最近我看了一篇新闻,说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近年来数量猛增:

年前,全国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仅为个位数

到年全年注册超家相关企业

年新增超家相关企业

到今年5月,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有约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志愿填报”了

甚至有企业张口开价3万,美其名曰,为孩子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3万元的职业规划,职业目标会是什么呢?我猜,也有替孩子一劳永逸解决未来就业问题的需求。

今天咱们就谈谈高考志愿的选择。

1

说回我的老本行,作为理财专业人士,平常我被问的最多的就是:

在哪里买房子好,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学位房需求,又有未来的升值空间,将来房子卖掉还可以赚一笔养老?

现在还是不是进入股市的好时机?

选哪个基金风险低收益高?

买哪个保险好?

白酒行业还值不值得投?

一道一道的选择题,应接不暇。

这些问题,其实跟家长们“求知若渴”的高考志愿生涯规划的需求,出发点很相似。

前者无非是想导向轻松赚钱快速致富的捷径,后者就是导向轻松顺遂过好一生的人生宽途。

上一篇文章我曾提到过,我们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生有更多选择,而可选项越多,也就势必意味着放弃的越多。(复旦砍人事件有感|人生有多种可能,放过自己,别选绝路)

近些年,社会上开始流行一种人生哲学叫

人生的成功之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认为,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在一些明显的重要人生路口,比如填报志愿。

把选择神圣化,甚至认为人在当下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决定未来人生的关键节点。于是,催生了对选择的集体焦虑。

选择比努力重要这个事,具体到买房买股票、甚至填报高考志愿,真的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吗?

选对一个行业投资,真的就可以轻轻松松赚大钱?

买对一只股票,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显然不太可能。

选对一个好专业,未来真的就能过得顺遂轻松滋润?

当然也不一定。

我们强调选择重要,是基于“选择”的方向,是真正能够回归自己的本心。

只有你的选择是贴近了自己的本心,贴近了自己的兴趣,贴近了自己的特长,你未来为这件事付出长期努力的成本,才会比较低。

从这个意义上,反而证明最终还是努力与坚持更重要。

2

再来说说职业生涯规划。

规划,是用已知的数据去推测未知的数据,达至最优的一个过程。

我们做理财规划,一般来讲,我们给已经建立了家庭、有了事业基础的人做规划,比刚刚大学毕业的人要准确得多。为什么?因为前面的数据多嘛。

所有的规划都要基于大量数据的收集,建立科学的模型,再进行分析。

现在这种如雨后春笋一样,萌生的各种高考志愿填报机构,他们有时间去做这样的建模工作吗?或者就算有时间,他们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去支撑建模吗?

他们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建立起一套对复杂未来发展趋向进行分析预判的模型?我深表怀疑。

这就好比一个新客户上门做理财规划,才说了基本情况,就要我们出报告指导他应该怎么理财。

规划是一种科学行为,不是算命。

所以说到底,职业规划也好,志愿填报也罢,只有一件事儿是我们能够去倚仗的,那就是孩子自身的兴趣、自身的爱好、自身的特长、自身的坚持。

而最了解这些的,理应是父母。

3

再回到具体的选专业。

很多家长为孩子谋划的出发点,不是为了高远的理想,纯粹就是现实主义的安于现状,只要孩子能安稳过好小日子就行了。

这是最要不得的想法。

有没有哪个专业或者哪个行业,未来一定轻轻松松就能挣到钱,日子过得挺滋润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公务员稳定又收入高。

公务员稳定可能是的,收入高倒不一定。从我看到的数据统计来说,同样一本学历的毕业生,在私企的平均工资远高于公务员。而大家都羡慕的轻松,可能也是一种误解。经过广州疫情洗礼,我们都看到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有多辛苦。

还有人人都羡慕的金融行业。

我看到很多数据统计,都是说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收入最高。但其实金融行业付出高人力成本,一定是要求从业人员能给与高回报反馈的,所以金融行业的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并不是大家在电视剧里面看到,衣冠楚楚,整天就在高档场所吃饭喝酒社交这么风光。

金融行业整体上是一个风险高、收益高的行业。

这两个人人艳羡的职业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光鲜,是不是还有其它我们不知道的好职业呢?

我们先设定存在这样的职业,这个职业必然就属于大家趋之若鹜的“套利”职业。

什么叫套利?就是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赚得很高的收益。

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资产如果充满了套利的机会,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因为在这种前提下,会有很多人争相购买这种资产,最终套利趋于0,这叫均衡定价理论。

同理,如果有哪个行业又轻松又能挣钱,一定会有大量人员涌入。最后,这个行业的收入肯定就会趋于平均。

从这个角度,想要通过未来低风险地赚取套利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方向就错了。

理财也是一样。

我们总希望能通过一个短期的选择,可以得到市场的套利,可是我们忘记了,套利仅属于那种本身天赋异禀,或者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出大量努力的人,不可能人人都获得套利。

当一个选择成为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适性的规律和方法,这个时候选择肯定不再重要,远离选择才比较重要。

怎么可能全民都选对一只股票,选对一个时机,选对一个房产,争取超额收益,一劳永逸呢?如果是这样,这个选择最终都是零和的,没有人能获益。

如果没选对,就会越发频繁地进行选择,越想从选择中获利,风险越高,越容易被那些天赋异禀的人收割。

4

说了这么多,无论选择和努力,哪个重要,最终我们还是需要做选择的。

对于孩子的成长,选择应该是由父母主导,还是孩子自己做主?

我相信新派家长口头上一定是支持孩子自己选的,尊重孩子嘛。可是到了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又会忍不住插手。一掷3万元为孩子填报高考志愿做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个明证。

家长要忍住,当然前提是——孩子真的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做主的过程更科学理性?当然不是把它扔给所谓“专业机构”。

只能靠家长,让孩子在上高中之前,尽可能有时间尝试更多的事情,视野更开阔一些。

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让一半的孩子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的制造型人才、或者手艺人;

另外一半能更清楚自己选择读高中、走高考接受高等教育的教育路径,意味着什么。

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发展方向,最终不是为了把教育最后套利变现、过上轻松的生活,而是回归自己本心的向往,需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让孩子更具自主性去选择未来道路,选择后坚持走下去;家长只需要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不越俎代庖,也不因一时一次选择而做决定论,把人生真正拉长为一场长跑,这样的教育理念,才是对的。

从这个意义说来,最近,国家重拳打击校外培训,是有意义的。起码,孩子不用天天奔走于校外辅导机构,有机会去尝试更多的领域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也有人担心,我不补课了,别人偷跑怎么办?人家请高端私教了,我请不起怎么办?焦虑是不是依然存在?

打击校外教育能不能起到好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是,回归本心,“看见”孩子,而不是最后把难题扔给“职业生涯规划”机构,作为父母还是可以尽力做到的。

本文编辑:谭琴

本公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融产品广告

??特此声明?

记得点赞、点在看,并且分享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所有文章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