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季来了,志愿填报这个“高考经济”催生的典型赛道也又一次火了起来。
近年,志愿填报迅速发展,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机构数量不断增长,也形成了“志愿服务”的细分赛道。然而,火爆发展的高考填报志愿服务作为一门生意却多次受到质疑,不少机构由于收取几万甚至十万以上的咨询费,让“花钱报志愿是否值得”成为高考季经常登上热搜的话题。
在家长们犹豫是否要给志愿咨询机构支付一笔高价的时候,百度提供免费服务,依托数据、技术、渠道等优势进场。
年5月11日至7月2日,百度知道旗下真人咨询产品“问一问”宣布,向考生、家长们开放高考咨询免费权限,用户可在“问一问”平台上免费向各类专家提问,获取填报志愿的建议。
5月11日至6月27日期间,“问一问”单日最高服务高考咨询万轮次,累计为考生及家长提供2万轮次一对一高考专业咨询服务。
“问一问”的进场,让高考志愿填报行业迎来新变数。
换思路的志愿填报
近年火起来的高考志愿填报行业,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已经非常清晰。
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共有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志愿填报”,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志愿填报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河北现有志愿填报相关企业余家,是全国相关企业最多的省份,整体占比约62%。内蒙古和山东则分列其后,位列二、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前,志愿填报相关企业的年度注册数量仅为个位数,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在十年内数量翻了90倍,近9成的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
另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是,年的前五个月,志愿填报相关企业猛增了近家,同比增长77%。显然,这些突然在高考前才完成注册的志愿填报机构,几乎不可能花费多少时间用来打磨产品。
观察志愿填报机构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到该领域经历了5年的发展,却依然走不出“野蛮生长”的困局。尽管自年起,多家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已经入局高考志愿填报赛道,发起多项投资、并购,然而依然尚未跑出规模较大的头部机构。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激增,造成了高考志愿填报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较强的结果。
从创立之初,“问一问”就和传统的志愿填报行业思考的角度不同。
“问一问”脱胎于百度的知道业务。作为国内最早的中文问答社区,百度知道从免费问答开始逐步尝试付费问答业务,希望提高问答的服务质量,用激励机制促活社区,最终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问答服务。
年7月,百度知道内部启动“问一问”,主打付费提问、真人接单,让用户获得高质量、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年4月正式上线后,“问一问”的提问入口覆盖百度搜索、百度APP、百度知道、好看视频、百度直播。用户通过百度App搜索“问一问”,即可与专业回答者进行一对一在线实时咨询服务。在百度直播、百家号等平台,用户可通过“问一问”向内容作者提问,直播博主、百家号内容创作者,也可用“问一问”接单回答各类问题。
“问一问”上线后,每日一对一咨询量达近百万次,付费咨询量在一个季度已经实现了10倍增长,旗下答主覆盖法律、金融、心理等多个垂直领域。高考志愿,本身即是高考考生、家长在百度平台经常搜索的问题,由此衍生的咨询需求也集中到了“问一问”上。
“问一问”看到,由于高考志愿类的需求高度个性化,而这些个性化的咨询指向了各行各业的相关知识,因此,覆盖范围较广的“问一问”,或许正好契合了高考志愿咨询的需求。
“问一问”借此契机走向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也下决心倾斜更多考生、家长需要的资源。
数据、专家之外,关键在“连接”
在产品模式上,高考志愿咨询已经跑出两大主流类型。
一类是数据自主查询服务,目前该服务客单价在数百元,常以“数据卡”、“数据库”的面貌出现。
第二类是一对一咨询,通过线下或线上提供真人咨询,收费常在数千元以上,甚至高达数万元、十万元左右。
但根据长期观察,这两类高考咨询产品经常被考生、家长们描述为“水很深”。由于数据来源、专家资质存在多重问题,目前的高考志愿咨询产品良莠不齐。
多家媒体报道,高考志愿咨询公司售卖的软件,实际上并无较大的参考价值。学生输入高考分数、全省排名、专业分类、意向地区等,这类软件会自动列出一排可以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但依据仅仅是过去几年的院校录取数据。高考志愿咨询公司推销的专家,也屡次受到媒体、考生质疑。部分机构的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招聘要求显示,一名应届生仅需培训数天即可上岗,许多“专家”实际上从未真正参与过招生工作。
坐在海量数据上的百度,在高考志愿上没有走“唯数据论”。其更强调技术能力结合人,最终做到人与人的服务、连接。
人是咨询服务背后的核心因素,“问一问”认为,用户越来越愿意寻找好的内容、好的服务、好的产品,而用户关系也在咨询上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互联网产品的形态发生何种改变,用户都更倾向于与一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