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点击下方音频听知名生涯规划师贺俊艳老师的精彩讲解。
贺俊艳
鲁东大学教师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民盟烟台市委参政议政专家,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生涯规划师。
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省级社会实践指导教师
山东省创业咨询师,人社局特聘讲师
山东省就业指导专家库成员
“强基计划”这项高校招生改革试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旨在建立健全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有效机制。“强基计划”和此前的自主招生有何区别?家长和考生如何判断是否适合“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通过梳理各试点高校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现,数学和物理并列成为开设高校最多的招生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等31所试点高校开设了“数学”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电子科技大学等31所试点高校开设了“物理学”或“应用物理学”专业;其次是化学和生物学,分别有26所和24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随后则是哲学、历史学和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开设高校均在15所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大学依托作物育种和动物育种这两个生物育种发展方向,新增了“种子科学与工程”和“动物科学”两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此举是为响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打好种业翻身仗”。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指出,“强基计划”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确定招生的学科专业,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决定性作用,正如任正非先生曾多次谈到,华为公司能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靠的是华为多位数学家、多位物理学家和多位化学家。”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认为,“强基计划”将招生范围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瞄准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通了国家急需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个阶段。
近年,部分自媒体和培训机构把“强基计划”称为“自主招生的升级版”“自主招生2.0版本”,并开展相关培训辅导。对此,陈志文说:“‘强基计划’首先是一个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计划,其次是选拔计划。培训机构在招生宣传中把‘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作类比是误导,‘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是给具有学科特长的‘偏才怪才’提供一条特殊的招生通道,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获得降分照顾,但学校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陈志文提醒广大家长和考生,“强基计划”多是贯通培养且不能转专业,一旦选择就决定学生未来近10年的学业发展道路,不喜欢基础学科的学生千万不要因为社会培训机构宣传的“降分录取”而盲目报考,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如何报考“强基计划”并被录取,是家长和考生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