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的心理调节
(考生篇)
一、估分成绩理想的考生
在肯定自己能力、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不要一味地陶醉在成功的喜悦和众人的赞许中。因为高考的成功虽然是对过去学习的肯定,但并不代表人生的全部。每个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都重新站在了同一个起点上,面临新的排列组合,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是仅仅看学习成绩这个单一标准,而是包括各种能力在内的多层次结构。
为此,高考中发挥较好的考生应该利用上大学前这段宝贵时间,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从近处说,可以多方收集信息,为填报高考志愿做准备;从远处讲,可以科学地计划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为尽快适应高校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考试失利调整心态重树信心
真正的失败是自信心的失落和颓废心态的出现,也就是说失败是从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时候开始的。无论是选择复读还是就业,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轻易放弃目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成功。在没有看到自己最后的高考结果之前,可以根据自己的估分情况填报合适的高考志愿,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帮助自己调整心态。比如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找自己信赖的人倾诉一下心中的苦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等。
三、四种类型的不健康心理不可取
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
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对于相当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转摘自《关爱心灵快乐孕育》)高考结束后,我们或许可以长舒一口气。然而,看似结束却未真正结束,接下来我们要开始等待成绩的公布、分数线公布、报考志愿、等待录取通知书等等,各个环节依然是考生及其家长内心焦灼的惦记。
这个时候,如果您有任何情绪困扰、压力问题,都可以找我们聊聊哦~我们线上线下陪您一起度过——
线上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