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程防骗
因新冠疫情影响,推迟到7月份的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
每年高考前后都是骗子们想借助高考进行诈骗,瞅准机会,粉墨登场。
骗子们利用考生和家长渴望考出成绩、考上好大学的迫切心理,大做文章,大肆行骗。
每年骗子都使用相同的骗术,让不少考生和家长轻信了骗子的谎言而上当受骗,导致钱财损失,甚至耽误了考生一辈子的前程。
正所谓:年年高考人不同,骗子骗术却相同。
有很多家长即便被骗了,为了面子也不好意思声张,更不愿意报警,这就进一步助长了骗子们的嚣张气焰。今天小编就在这里,无情的揭露骗子们的所有骗子,希望各位考生和家长朋友们擦亮眼睛,看清骗子的骗局,以免上当受骗。
考前阶段
每年都有部分考生会相信“真题泄露”说法,骗子也由此延伸出两种具体行骗手法。
1、卖题
交易时,骗子大都会信誓旦旦地保证,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搞定”了高考试卷的出题老师。为此,他们便以高价出售所谓的“必考必中”试题。对此,警方明确表示,广大考生及家长切勿相信此类说法。因此,所谓的“真题、命题”即为“伪命题”。早在年5月15日,山西省交城县就发生一起通过网络买卖“高考试题答案”的网络诈骗案。经专案组调查,年4月份,犯罪嫌疑人张某鹏在QQ系统中建立了名称为“帝王山西二模独考前”的QQ群,并在群内发布“高考答案代理商”的信息,意图通过发布虚假信息,骗取钱财。通过此种方式,犯罪嫌疑人共诈骗作案5次,诈骗受害人2万元。
2、高考“枪手”
骗子通过QQ谎称自己可以当“高考枪手”,央视也曝光高考枪手替考利益链,给枪手5万元可考上重点本科。
提醒:对于参加高考替考的“枪手”学生,一律按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3、卖设备”作弊
此类骗局中,骗子散布销售短信橡皮、无线耳机等作弊器材信息,声称器材可以通过高考安检,并承诺在高考过程中帮助联系答题,传递答案,帮助考生考试过关。对此,警方表示高考安保措施越来越完善,高考时各考点将使用电子屏蔽器和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来强化考场管理,并加强考试期间的网络和短信管理。
4、网络谣言
“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考点:一中,考场:,座号:11,准考证号:204111,联系,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帮助他人手留余香!”有没有觉得这条消息很眼熟?其实,很多情况下这些联系电话多为虚假号码。还有类似的网络谣言中,联系电话为境外的吸费电话,市民一旦拨打电话可能会支付高额话费。
查分阶段
1、提前查询考分
此类骗局中,骗子利用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价格又不贵,上当的人还不在少数。具体操作手法为,高考结束后,骗子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还有的骗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元至元的价格查询分数。
对此,警方也郑重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2、高考“大数据精准填报志愿”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夕,总有中介或网站宣称内部大数据,打着“精准填报志愿、一分不浪费”等广告,考生可以一次购买1万、2万等不同面额的VIP卡,享受一对一的“精准”指导。
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质机构或企业合作,商家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造谣,无非是营销口号。
3、篡改考生志愿
对于寒窗苦读多年的考生来说,自己原本慎重填写的志愿被他人篡改,这绝对是件让人冤枉至极的事情。根据相关案件统计,山西省从年、年、年,连续三年出现高考生被篡改志愿,未被志愿学校、专业录取的情况。对此,警方提醒广大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录取阶段
1、分数不够花钱可“补录”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对此,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2、“提前获知录取结果”
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骗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等,公开叫价。实际上,教育部门是进行网上录取,不会私下打电话。
提醒:考生及家长应该以本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或者报考院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