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付费填报行业在新高考实施后进入进入野蛮生长期,个人规划师和报考机构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近几年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小公司,“割韭菜”的目的太明显,家长和投资者都要提高警惕。
一、谨防不法分子用“志愿填报”诈骗
截至目前,大部分省份的本科批次志愿填报已经结束,在此期间,教育部多次预警家长和学生谨防以“1对1高考志愿填报”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的诈骗形式。这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和报考的焦虑实施诈骗,号称“有内部指标”“保录取”,收取几千到上万元的咨询费,之后就跑路或者只是利用一些免费公开的大数据,简单筛选出合适的专业和大学,草草生成一份表格就完成了所谓的志愿填报方案,让学生家长蒙受损失,甚至影响录取结果。
二、市场定价差别大,1对1志愿填报可达上万元
市面上的志愿填报产品基本上可以分为“志愿卡”和“1对1指导”两种,其中1对1志愿填报的价格区间浮动很大,从元到上万元皆有,甚至有些“名师”指导的价格可达到10万元,更加让不少投资人迫切地想要分一块蛋糕。
一般来说,高考志愿填报的价格根据城市等级、当地教育资源以及当地消费水平相关,同时也受到企业自身口碑、规划师水平影响。在三四线城市,1对1指导定价在元上下,个人做规划师的更低一些;在二线城市一般在元上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可达到元以上。1对1志愿填报都是明码标价,上万元的咨询费是否值得,就看家长是否买账了。
三、规划师水平良莠不齐,选择和入行需谨慎
志愿填报中最核心的价值——高考志愿规划师的水平往往是最让家长关心的。
目前,高考志愿规划师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培训,培训课程一般是由原本做成人职业教育的老牌教育机构衍生出的分支,也有一些是从事多年志愿填报的企业总结了系统的学习方法,面向社会招收学员进行培训。但是也有不少教育机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