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年高考结束的一天,某高考志愿咨询老师在“今日头条”发表文章,提醒大家“今年报考军校,一定要了解政策的变化”。大致意思是告诉考生与家长,今年由于《退役军人保障法(草案)》中关于军官退出的制度安排有变,以及当前执行的政策都有一些“新”的变化,可能对军校考生未来的发展和规划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认真研读、了解,把自己的选择建立在冷静、清醒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中国梦、强军梦结合起来。
1
这位老师的本意是什么?
有人问,这位老师的意思是不是等于告诉大家不建议报考军校、甚至警告“前面有坑、请绕行”呢?我觉得不是。作为一名高考志愿咨询老师,能够站在考生立场并以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提醒大家注意政策的变化、并随机应变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是比较中肯和负责任的,谓之“良心举动”亦不为过。甚至我认为,这种建立在了解与清醒基础之上的选择,会少去许多跟风与盲目,不但有利于考生及其家庭,甚至未来对军队这个用人单位也是有好处的:它减少了许多投机性与不确定性。
比如他讲到的一定要对《保障法》中军官退出制度的变化了解清楚,实际上最大的利益相关是未来转业安置进公务员将不再像今天这样容易和普遍,逐月领取退役金和退休会成为职业军官退役方式的主流。而在许多不了解部队改革发展、不知道《保障法》中这种变化的人,可能还存在过去那种进了体制怎么都是铁饭碗、哪怕二次择业保底都是公务员的模糊认识,甚至也不排除想借此实现“曲线救国”的。如果事先了解到这个变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报考军校中的投机行为,让更多军队需要的怀抱“星辰大海”的优秀青年进入未来的军官队伍。
未来军官的职业化、及其作为一个终身职业的服役长期性,是当前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服役的长期性固然提供了一个“铁饭碗”,未来的待遇也无疑会持续稳固提高,但随职业特点而来的艰苦性、牺牲性甚至危险性也必须要考虑进来。考生及其家庭只有在充分了解、深思熟虑之后,才能为这种选择打上自愿、自觉的底色,客观上也为军队在保持军官队伍稳定方面减少许多变数。
当然,这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政策变化,其中也包括《保障法》为退役军人在就业服务方面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比如“政法干警按培养计划的20%左右招录大学生退役士兵”,以及“基层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面向服役满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进行专项招录”。这对那些单纯为了就业选择报考军官学校的考生及家庭,提供了另外的“曲线”进入政府体制的新机会。比如:军校毕业成为军官后、如果很多年内都不能转业回地方或者只能任干5年后复员与大学生退役士兵一起参加“专项招录”,那么以“曲线”进入体制为目的的考军校将变得毫无“性价比”,倒不如从地方大学毕业后再去当满5年兵退役。而且地方大学的招牌更响亮也更被认可,即使去社会上找工作也比军校学历更吃香。他是在告诉大家: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上车不慎重,亲人两行泪。
2
他的话会不会影响军校招生?
但也有人就担心:高考才刚刚结束,这位志愿咨询老师就抛出这么一个“郑重提醒”,虽然从字面意思看是相对客观也具有善意的,但不可能不对接下来的志愿填报产生误导,如果影响了军校招生怎么办?
我觉得不用太过担心。首先因为,军校生源来源结构的大盘子没有变。绿网曾经做过一个民间的调查,生长军官家庭出身来源中,其中75%来自农村和工人等城市平民阶层,其中农村家庭的比例甚至达到了50%左右,这才是军校生源的基本盘。解放军是一支工农武装、人民子弟兵的属性从来没有变过。无论当军官存在这样那样的潜在问题,能够成为一名军官仍然是无数工农子弟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在当今社会不太需要背景、只需要努力与吃苦就能够实现阶层递升的较为畅通也较为公平的通道。不管外面有多少杂音,他们也会首选军校,同时这也是军队内心最为欢迎的一个来源群体,因为他们朴素、忠诚、耐受力强也更容易满足和知恩图报。
这从理论上来说可能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但却是现实当中他们能够获得和接受的最好选择。那些说他们考分能够达到\为什么还会选择军校的,可能并不了解选择是建立在你有两个以上机会的前提条件下的,只有一个或者是两个完全不对等不平衡的机会,那不叫选择,叫命运。都知道常在路边吃油条这种早餐对身体不好,远不如去小饭店里来一笼虾仁包子更有营养更有逼格,然而对于一个只能出卖体力又囊中羞涩的民工来说,那已经是他非常满意的美食了。选择本身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只有适合不适合,甚至需要不需要。
即使是那些以前经常去饭店吃虾仁包子的,今年也迎来了疫情之下的整个世界经济低迷,而且可能还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趋势,所以也不得不去吃油条了。很多小企业关张,研究生再次扩招,就业的压力降临到无数普通家庭的头上。在这种情况下,军校就成为整个中国几乎唯一的毕业后负责安排就业的大学。尽管可能这种安排不尽理想,但总好过没有,总比大学毕业后一天天憋在家里还要让父母来养看着舒心。特别是对于就业压力有着切肤感觉的家长们,会帮着甚至强迫懵懂的孩子必须做出这种选择——考军校。
更何况,军官的待遇已经逐渐走上社会各职业待遇水平的中上位置,未来职业化之后还会有更大更好的预期,这同样是许多人做出选择的重要吸引。综合衡量下,对于大多数平民家庭和工农子弟来说,考军校当军官就成为他们当下集所有资源和能力、也包括智慧和眼界,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了。我们回顾自己走过的曾经,其实当时的选择也同样如此,那的确是当时能够做出的最佳至少是较优的选择了。
因此,一些杂音并不能影响人们的选择原则、更不能改变军校生源的基本面。甚至个人判断,军校在进一步整合资源、压缩学历教育招生名额之后,还会迎来军校录取分数的进一步新高,考军校“一票难求”的情况仍会继续上演。对此我们应当抱有充分信心。
3
真正的影响可能是什么?
如果一定要说有影响,我觉得首先是对于那些真正具有两手选择的人,会更多考虑《退役军人保障法》带来的制度变化,在考军校方面变得更为谨慎。哪些是真正具有两手选择的人?指那些既具有考军校实力、也具有考\实力,并且家庭对子女考虑饭碗问题的压力不大,希望孩子能够做出既符合自身需要也符合家庭利益之选择的那些考生和家长。
未来成为军官之后,其实只有两种选择是利益最有保证也即“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是长期服役到退休,另一种是服满较低年限也即基本合同期就退役。前一种是传统的求稳模式,后一种是随着政策变化做出的新调整。但是后一种选择,尽管说取得了将来投奔官场所必需的基层经历与“专项招录”资格,但毕竟是以付出了4年军校和至少5年军官时间为代价的,权衡之下,如果考生足够优秀并且家庭也拥有一定背景,其实直接报考地方大学、毕业之后径捷考公反而是效率最高的,恐怕职级方面也有先人一步的好处。
再加上近来各地对大学生士兵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经费奖励,事实已经形成了当十年军官与当两年大学生义务兵在退役前景方面的“倒挂”,如果不是出于真正的“星辰大海”与职业热爱,如果只是为了增长经历与积累资历,人们何必又非要走那华山一条路呢?于是这种负面影响可能是:虽对军校生源的大盘影响不大,但军校的优质生源,特别是较具有现代眼光和开阔思维的、来自社会中产阶层的生源会受到一定影响。当然,也许有关方面并不认为他们就是优质生源,也许需要的不只是高分考生,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至于有人提到的《退役军人保障法(草案)》第71条等对退役军人的惩治性“管理”,认为会因担心后路不稳和被“另眼相看”而影响军校招生,这可能是有些夸大了。因为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不可能会有切肤之痛,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一定也是首先做出各种向好的预判,正如我们当年考军校时多数是怀揣将军梦、又有几个是认真考虑到将来还会转业一样。再者,即使是这种惩治性管理办法真的实锤了,绝大多数人也会抱着“我又不违法怎么可能会轮到我头上”这种态度的,自信与侥幸才是普通人做选择时的正常心态。驾照考试标准越来越严,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也越来越厉害,但考驾照的人却始终有增无减。这是由需求与心态决定的,有关部门也比所有人都更清楚。
所以我认为,反映问题就通过合法渠道正常反映,维护退役军人权益就光明正大去维护,物不平则鸣,事物也只有在斗争中不断前进,这是客观规律,也是你的权利。但那些认为“一部保障法绝了后代从军路”、“影响军校招生了”的说法却过于绝对,也有失片面,更不能以此作为达到个人目的之手段。我们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建立在影响军队和国家利益、干扰他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基础上。那样既缺乏格局,也违背我们的初心与誓言。做好当下要做的,把自己知道的讲给那些真正想听的,但求问心无愧、问将来不悔吧!至于一部法律究竟是好是坏,会不会产生不测之深远影响,还要交给历史、交给人民来评判。我们也相信,人民的政府不可能不倾听人民的呼声,不可能不选择与人民和真理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