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考志愿填报成为新的流量池,假专家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9.html

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十年寒窗的学子们,马上迎来志愿填报环节。都说一纸志愿定前途,家长们谁不是紧张地求门问路,希望能够优化孩子拿到的分数呢?

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个性定制的高价咨询服务应运而生:有元一张的志愿卡设计,也有动辄上万的一对一专家咨询。

家长们愿意为此买单,无非是希望依靠专业老师们的经验,获取额外有效的信息,让孩子在择校上保持甚至竞争到更大的优势。

但话说回来,付费咨询提供的服务,真的靠谱吗?

01

付费咨询真的靠谱吗?

实际上这门生意,五六年前就存在了。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国内高考志愿相关企业有家,绝大多数都是5年内开的。年以前,这样的企业注册数量是个位数,可见其增长势头之猛。

然而,这个行业虽然在快速发展中,规范却尚未同步跟进。对于成绩卡在中间地带的同学来说,迫切需要有人分析形势,指点迷津。选择花钱多听一个建议,结果是否真的能符合自己的期待呢?

去年安徽的考生小刘,就是拿到了临界一二本的成绩后,就抓紧在网上搜罗筛选咨询机构。最终,她选中了一个有6年付费咨询经验的金牌机构。

小刘花了五千块钱,按老师的要求提交了文理、分数、意向等信息,主要在线上跟咨询师进行沟通。

可一上来,对方就告诉她:

一本上不了。而且你想要的这个专业竞争太激烈了,基本上是去当炮灰,不如选稳妥点的学校,挑一个好的专业。

但在最后决定的那一刻,小刘还是决定冲一把。幸运的是,去年她被理想学校录取了。

虽说填志愿都有“冲-稳-保”的套路,但机构咨询师为了少担点风险和责任,往往会在“冲项”给与更保守的建议。

可是这样一来,客户花钱想要达到的效果,不就等同于没有了吗?

除了面临这样有资质机构的误诊误推,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还有可能陷入机器推荐的迷局。

不少互联网公司,会趁着高考热,利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技术,推出低价专家咨询的服务。付费20元,就能听到资深老师的分析,这样低成本的信息获取,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心动吧?

但问题是,这种在线咨询的方式,背后不过是无资质的老师,动动手指输入一下考生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报告而已。

所谓的无资质,是指临时招聘的兼职人员。他们并非教师从业人员,也未必是什么有报考经验的学长学姐。

有关人士透露,在参加这样的兼职任务时,官方告知,在资质一栏随便上传一个图片就行(甚至上传宠物图片都可以),后台根本无人卡审。

这样的任务纯粹是走量,兼职者在高峰期的三天按回复单量计算薪酬。超过三天,如果再上传教师资格证,他们可以接着接单。

而最可笑的是,这个搜索引擎用户自己就可以直接上网使用。也就是说,官方招来了一批兼职的“老师”,倒手割了一波韭菜。

躲过了机构老师、机器人付费,有的家长还是会找上个人的咨询业务。尤其是现在自媒体时代,很多学长学姐会全力打造这样一个账号,时机成熟了就上架咨询服务链接。

以上这些付费咨询的方式,某种程度上或许有各自的合理性。但在可靠和值当方面,就全由客户们自己判断了。

02

填志愿,得了解什么信息?

既然家长和学生们费尽心思地网罗信息,那么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判断呢?

钱钟书在《围城》里有这样一段话:

“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外文系看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看不起哲学系,哲学系看不起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看不起教育学系,教育系的学生实在没人看不起了,于是就看不起他们的老师……”

这话不仅是打趣,更是直观反映了选专业上存在一定的鄙视链。择校填志愿,我们通常更看中的是学校的排名和专业的未来就业情况,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