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让很多考生和家长犯了难,这也让“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服务火了起来,即便是几万元的天价收费,考生、家长也趋之若鹜。
但打着高科技旗号、以官方机构和金牌教师为招牌的报考服务真的靠谱吗?填报高考志愿是个技术活,需要准确详实的信息作为参考。因此,提供相关指导并收取一定费用,合情合理。但“天价高考志愿咨询”则不正常,且大部分宣称的所谓专家、数据,都是炒作、虚假的,这无疑会对考生及家长的决策形成误导,损害考生权益,必须及时治理。
“天价高考志愿咨询”之所以能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原因在于:一是所谓的大数据分析,抓住了不少考生及家长相信大数据的心理;二是市场监管部门缺位有效监管,一定程度上给商家投机的机会;三是正规渠道的高考服务不完善,不少与高考服务直接相关的部门机构,如学校、考试机构、招生机构等,在志愿填报、咨询指导方面普遍存在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缺乏必要深度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非正规渠道的高考填报志愿咨询服务,乃至一些高考志愿填报APP等营销宣传信息铺天盖地,但正规的学校、考试院、高校等却没有提供必要的、足够的志愿咨询服务,即便有,在宣传力度等方面下的功夫也无法与非正规的相比。针对志愿填报咨询乱象,有关部门应大力整顿市场,加大相关机构从业资质和经营范围的认定审查,制定科学严谨的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准入制度、明确有力的惩戒措施等,遏止乱象蔓延。
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正规渠道高考志愿咨询和指导服务,考录等相关机构和人员应深化服务意识,及时摘编、整理、发布科学填报志愿服务信息,有能力的可以尝试开发APP软件等,以全面、足够的信息去服务考生和家长,用正规、准确的信息压缩虚假忽悠信息生存的空间和市场。
归根结底,专家视角,前辈经验,代替不了考生的自我抉择。考生独立搜集、分析数据,定制属于自己的高考志愿,而不“避峰选专业”“跟风挑学校”,这也是学习能力的体现。相信自己的选择,这也是高考所磨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