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从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仍旧被我们后世所推崇。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身着古代服饰,徜徉在大街的古装爱好者。我们古代各个朝代的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念,所以在服饰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汉朝女子大多穿着曲裾深衣,有着精美的华丽纹样,长可拖地。宋代女子的服饰大多颜色淡雅,并且为了压住裙幅会在腰部中间配上一个飘带。而明清时期的服饰大多是以仪态端美,气度宏美为主,并且融入了中国戏曲服饰的样式。
宋代服装,有特点的飘带一.唐朝服装的总体特点
那么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朝代之一的唐朝,其服饰文化更为丰富多彩。它前面继承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各时期的服饰风格,后面又在它们的基础上融合了华贵、自由和丰满的艺术色彩。服饰图案的设计更加的精美,除了传统的龙、凤图案之外,还加入了花草虫鱼等。而最让我们后世记忆深刻的就是半露胸的罗裙了。它的总体设计都表现出的是华美、丰满、圆润、自由的风格特点。
但最为一个被后人称赞为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的唐朝,但它绝不仅仅是我们印象当中的那样,在唐朝的不同时期,他的服饰也是很不一样的,它的每个时期的女性服饰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里面的文化内涵是极其有价值的,这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究。
明清时期的服装,具有刺绣风格二、唐朝各时期的服装
1.初唐时期
半臂襦裙半臂在初唐时期颇为盛行,是从短里面衍生出来的一种服饰,它的面料多为棉类为主,外形像衫但是把长袖给截掉,类似像我们现在的短袖,要是穿在圆领袍衫里面,半臂图案样式通常都是色彩斑斓的,这种色彩染料用的最多的是柔软的绫、绢。有记录写到如“帛绫半臂一,碧绫(襕)”(敦煌文书《癸酉年(年)沙州莲台寺诸家散施历状》)。这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长度从腰到膝盖,下面部分有点像短裙,下摆部分可以显现在外面,也可以束在裙腰里。
唐朝蹙金绡半臂半臂的兴盛时期是初唐,到了中期就有很明显地减少。因为初唐时期胡化相对来说还是很严重的,受到北朝胡服和境外异国文化的影响比较大。除此之外,唐代初期的妇女很喜欢穿窄瘦的服装,比较凸显身材,这种窄小细瘦的服饰就很适合在外面套上半臂。另外半臂衣领宽大,妇女可以很好地把它罩在一些衣服的外面,就像一件外套一样,特别的方便,男女都可以穿,并且被列入了宫廷常服里面。所以这也是在当时盛行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现今发现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上,仪仗队的宫女中,有一位梳着螺髻的女子,就在衣裙外罩了一件半臂。
永泰公主墓壁画上身着半臂服装的女子
2.盛唐时期
唐代中期,国力昌盛,经济繁荣,女子的穿着上有大的变化。
风俗-女着男装男服、戎装,在当时的妇女中特别流行。在武宗时期尤为盛行,说是当时王才人也经常穿着皇帝的衣服,常常被人误以为是武宗。下面的侍女们和百姓也纷纷效仿王才人,穿着男式的衣服。有记载为“军装宫娥扫眉浅”,这就是对这种情景的描述。
这个时候的男女服装差异不是很大,女性穿着男性的衣服也是女性地位提升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彰显了女性的阳刚之美。
古代女子穿男装袒领服这是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上襦下裙。“袒领”在当时是最为流行的,也是我们对唐朝女性服饰最深刻的一种,这种领子特别的低,使得胸部外露,女子以其为美。而且下面的配的裙子也是宽大的拖地长裙。有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的记载。这种服饰在当时极其流行。女子身穿这种半袒胸的服饰,再拖着长裙,彰显其身姿的婀娜和女子本身的自然之美,有人称赞为“慢束罗裙半掩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等
盛唐时期的女性服饰开放、自由、绚丽,是整个唐朝服装文化的精髓,整个社会繁荣,国泰民安,同时也是唐朝女子地位最为强盛的时期。这个盛唐承上启下,承接开放风俗,而后却也因此使得后来女子地位被打压。
唐朝女子的袒领装3.晚唐时期
不着半臂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这时的服饰最大的特点就不穿半臂的服装,衣服收腰的和宽松的都同时存在,此时的唐朝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姓,都没办法接受胡风继续渗透,认为只有中原文化才能够值得推崇。
女式大袖衫晚期的唐朝社会处于一个荒淫享乐、萎靡不前的状态,此时的大众审美的观念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女子依旧坦胸,而且有很多时候都是不穿内衣,服饰上呈现出华丽富贵的姿态。女性服装比之前有更加的宽大,之前的窄小袖口也变成了大袖,给人的感觉是随意、松散,并且更有女子大胆的身穿若隐若现的罗纱裙装,当时的风气有种过度的开放。
唐朝若隐若现的罗纱裙装整个唐朝的女子服饰其实见证了唐朝的历史,唐朝女子服装从方便到开放再到过度开放,都体现了唐朝从包罗万象再到盛世再到衰弱的全体过程。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研究唐朝各时期的服饰变化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纵观唐朝这年的繁荣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