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人王莽发明了一件东西,在汉代虽未流行

穿越人王莽为节约布料,让自己老婆短裙,使当时的汉朝人震惊不小。

《汉书·王莽传》:“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意思是,王莽的母亲病了,公卿列侯派夫人去探望,王莽的妻子来迎接,衣裳长不及地,裙子都是布做的,只到膝部。看见的人以为是佣人,一问才知是他的夫人,都很吃惊。这是我国古籍中对“短裙”为数不多的记载之一,也可算作是王莽的另一“新发明”。

小人书上的王莽

《周易·系辞下》有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最早的时候,人们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是不分男女的。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裙子(“裳”字也写作“常”。《说文》:“常,下帬也。”“帬”是裙的古体字。)。

胡服骑射时,赵武灵王为强化本国军队,在中原地区首先采取胡服作为戎装。这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裤子的概念。袁杰英《中国古代服饰史》:“汉代女子劳动时喜欢上着断襦,下着长裙,敝屣上面装饰腰带长垂;汉代男子劳动时上着断襦,下着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士农工商皆可穿着。”断襦即是短衣,用裙分开的上衣。

在这里,人们看不到短裙的概念,即是当时人们穿的都是“长裙”,长度要盖住鞋子。除此之外,汉代女子一正式场合还要穿“礼服”的,而且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这种“礼服”叫深衣,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虽分开裁剪,但上下缝合,因“被体深邃”而得名。通俗地说,即有点像今天的连衣裙。

这种“礼服”是要及地的,要拖在地上。王莽在那个年代里就让自己的老婆穿“短裙”,虽未有时尚之概念,但其大胆超前程度可想而知。

汉代深衣

王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就要说到他这个人。

让老婆穿短裙时,王莽只有38岁,但那时的他已经是大司马(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类似于“总司令”),并开始辅佐朝政。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最有为也最年轻的高级干部。虽说,王莽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王政君,他的家族先后有九个人封过侯、五个人做过大司马,但他个人的家境并不好。父亲去世早,没轮着封侯,他甚至有些“贫孤”。

在这种家境中长大的王莽想要被人重视,当然需要非常的手段。没有人告诉王莽怎么办,而他的那些叔伯兄弟们都是将军、侯爷的儿子,也都趁着父辈有权势,生活奢侈糜烂,相互以车马高大、歌妓多才、姬妾漂亮、游戏新颖夸耀攀比。王莽决定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博取名声,得到人们的认可。

《汉书·王莽传》:“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意思是:王莽孤苦贫困,因而屈节事人,恭敬节俭。拜沛郡陈参为师,学习《礼经》,勤奋博学,穿着如同儒生。他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哥哥的孤儿,行为检束端正;王莽又在外结交英俊之士,在内侍奉叔伯,礼貌周到、殷勤。阳朔年间,伯父大将军王凤患病,王莽侍奉他,亲尝汤药,蓬首垢面,几个月未曾脱衣睡觉。王凤临死时托请太后和皇帝拜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

现代汉服美女

王莽就这样博得了自己进入政界的门票,当时有很多社会上流、高官都为他说话,就连皇帝都认为他是贤才。但王莽并没有因此而停歇,地位越是尊贵,他就越谦恭。收留赡养名士、结交将相卿大夫,王莽的家里不留一分多余的钱财。虽然,史书里说王莽这是装出来的,“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即敢于做出矫揉造作的行为,而且处之泰然,一点都不惭愧,但这确实让他获得了广泛的人脉与众多的支持者。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王莽不但有心栽开了这花、还有心插活了柳。让老婆短裙这事儿虽说是栽花插柳过程中的一个小曲目,但同样助长了他的好名声,都是他后来成为新朝皇帝的坚强而有力的铺垫。而从今天的角度看来,短裙之美不仅在于节约布料,更重要的是它让广大女性向这个世界进一步展示自我之美的同时,清凉一夏。

都说短裤是近现代之物,而王莽早在两千年前就让自己的妻子将其穿于大庭广众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女性都应该感谢他。(文/路生)

现代美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