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兴成长原创,欢迎个人分享、转发
一个人喜欢穿什么衣服,是个人的自由,这无可非议。
如果你身处某一行业,身着职业装,旁人很容易明白你的工作是什么。
护士有护士服,军人有军装。假如一个护士穿着军装给你做手术,你可能打心里会不相信她真的是一名护士。如果一群军人穿着护士服去打仗,会不会把敌友给笑死。
当然,我们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会有职业装。那就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合适的服装最为恰当。
然而,最近在网上看见一件“稀罕”事,一名幼儿园老师因服装而走红。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对其指责:老师应该注意影响。
01、老师,请你把心思用在教育上
这位年轻的老师,有一次穿短裙给孩子上课,引起了家长一番讨论。一部分家长认为:老师穿这么短的裙子上课,不太符合老师的形象。
另一部分家长认为:穿衣服是个人的自由,这一点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当家长把这件事向院长反应时,这位老师也感觉很委屈。首先幼儿园没有规定,上课必须要穿什么衣服。
当有一些家长指责老师要遵守职业道德时,有一些网友反问:职业道德的标准线在哪里?穿短裙上课就是没有职业道德,忽略了老师对孩子的认真付出。那么,这种判断对老师也不一定公平。
最后,大家还是认为:身为老师,最好还是把心思用在教育上!
对于教育来说,无论是“快乐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只有把握住一个共同点,孩子的成绩才能提高。那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下面,这位西班牙女老师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别出心裁。
02、一堂有意思的生物课
这位老师是一名生物老师。在一次人体器官生物课中,身着人体器官服上课。
你能留意到老师的这身衣服,不但合身而且很逼真。当老师进入教室时,孩子们一下就兴奋的大叫起来。孩子上课“不带眨眼”的。
孩子们的眼睛紧紧的盯住老师的新衣服。然后老师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器官的课……
我们可以猜想:这种贴近孩子生活的趣味性教育,一定会让孩子的这堂生物课收获满满。
老师对孩子严谨、活泼的教育态度,让很多家长的点赞。同时,我们也思考一个问题: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03、孩子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兴趣:父母会发现,当孩子某一门功课好时,一定会对这门功课有一定的兴趣。
很少听孩子说:我十分喜欢英语,但每次考试总是不及格。即便有,可能也是少数情况。
1)让孩子明确知识的社会意义。
比如,现在很多小孩子有零用钱。用10元钱买价值5元钱的东西,超市老板没找孩子零钱,孩子自然会亏损5块钱。但未找回的零花钱是孩子应得到。如果孩子对加减乘除转不过弯,那就带孩子多买几次东西。这便是所谓的吃亏是福。
2)父母培养孩子对课程的兴趣形成一种定势。
这种方法类似于心理暗示。用一句话“你一定行”来概括。
就像孩子很讨厌数学课,在他的心里一定说过了无数遍:我数学成绩很差。当孩子不断的告诉自己,我很喜欢数学时,他数学的成绩可能真的会提高。但是,他得自己愿意这么干才行,被逼的无效。
3)父母改进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
这点不多说,那位西班牙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父母培养孩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智力;另一方面就是拿来用的。
很多孩子学不好文言文,为什么?兴趣是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用不到。现在没人说话一张嘴就是“之乎者也”。但我们不能说文言文没用,这是我们文化的精髓。
5)父母先做个表率
一些家长喜欢陪孩子写作业。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父母拿出自己热情来引导孩子,孩子的兴趣会更高。如果父母经常打击孩子:你真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时,孩子可能真的就“不行了”。
04、引发孩子认知矛盾,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父母引发孩子认知矛盾时,需明白引发的案例要紧贴孩子的生活和兴趣。
1)对孩子已有知识产生“怪感”。
假如你的孩子物理课程不好。他也明白一张纸遇火就会燃烧。当父母拿一张纸点燃它时,纸确未燃烧。孩子可能就会容易明白,蒸发和沸腾的道理。
2)引起孩子对知识的“不和谐”感
比如:父母好不容易让孩子明白了,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才能生长。当孩子为他的新知识高兴时,父母再举出案例:植物不需要阳光和叶子也能发生光合作用。这种知识的“不和谐”也能引发孩子的兴趣。
04、写在最后
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对一些课程兴趣高不高。
孩子自身因素是一方面,父母和学校的培养也是一方面。
但,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父母不要为了孩子的教育,累坏了自己的身体。(完)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