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儿的脸颊,于是赫本诞生了。”
奥黛丽·赫本可以说是很多心目中的女神,有人说她被幸运眷顾,被导演挖掘,拿到了影后,成为了时代的焦点。但其实她童年差点病死,还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她遭遇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她晚年的时候一直在与癌症抗争。但就算如此,她也从来也没有放弃努力生活和做慈善。这些她背后的辛酸,在她去世后,由她的儿子肖恩写成了传记。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这本《天使在人间》。
一、奥黛丽·赫本的原生家庭
父母离异
她出生在年的5月4日。父亲英国人,当时在银行担任经理,母亲荷兰王室直系贵族的后裔,是一位高贵而典雅的贵族夫人。她的父亲是一个法西斯主义的崇拜者,为了所谓的政治,他放弃了家庭。赫本6岁那年,她的父母因为政治观念不同而离婚。
母亲的教育
1.贵族学校寄宿。
父母的离异,让赫本变得更加内向。为了让女儿开朗起来,母亲决定将她送到英国伦敦的贵族学校寄宿。在那些金发碧眼的孩子中间,棕色头发的小赫本就是一个异类,经常被捉弄。幸运的是,赫本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她在这所学校里,学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尤其是英语语言的学习。
2.守护她的芭蕾梦
赫本9岁时,母亲送她去学习芭蕾舞,甚至不惜高价给她买了精致的鞋子和短裙。
但是遗憾的是,战争的爆发,让她错过了练习芭蕾最重要的年龄,而且由于长时间的饥饿影响到了她肌肉的发育,和那些一直保持芭蕾舞训练的女孩相比,赫本已经不具备竞争性。有一次,她向老师询问自己以后的芭蕾生涯发展。她的老师说:“你有很好的舞蹈技巧,也可以做个优秀的芭蕾舞教师,但你绝对不会成为首席芭蕾舞星。”在回忆的时候,她曾经对儿子肖恩说,她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感受,对未来毫无动力,只是想躺在床上等死。
但是赫本也没有就此消沉下去,如果不能够成为最出色的舞者,那么她会努力成为其他领域中最出色的人,这就是赫本的坚持。
二、赫本的事业——走上演员之路
认清了自己在芭蕾上再无可能之后,赫本终于决定忍痛离开舞蹈学校,开始新的生活。赫本开始努力向着演员的方向发展,并认真学习演戏技巧。为了学习演戏,赫本还专程拜《哈姆雷特》演员费里克斯·艾默为师。她一边学习,一边找一些有舞蹈动作的话剧角色赚取一些生活费用。法国著名作家克莱特发现了她,让赫本获得了出演《GIGI》的角色。
虽然克莱特很喜欢赫本,但是话剧的导演并不看好的赫本,第一次演出话剧的赫本,还是无法很好地跟其他演员磨合,排练了八天,她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导演看不下对她说:“你必须要以一个专业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否则,你在这个戏里的前途我就一概不管了。”因为这句话,她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而且一天比一天做得好。《GIGI》首次公演在美国纽约,演出十分成功。同时也因为这部剧使她让《罗马假日》的导演威廉·惠勒所看见。威廉·惠勒认为,这位公主的角色只有赫本才能胜任!于是,他想办法接近赫本的母亲,并让她劝说女儿参加安妮公主的选聘。她不愿意放弃经过千辛万苦才初见成效的《GIGI》。最后赫本是被母亲强行拉着才去参加了《罗马假日》的面试。轻松的心态,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赫本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次不经意的面试,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罗马假日》的成功。一时间,人们对赫本的赞美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年轻的女孩子们纷纷把赫本当成模仿的对象。她们将长发剪成安妮公主那样的短发,当时,这种发型甚至有了一个专有的名称——“赫本头”。白衬衫和平底鞋,也一夜之间成了年轻女孩的宠儿。仅仅是一周的时间,赫本就扬名国际。
因为这部电影,赫本也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但与一些巴不得被公众包围的明星不同,赫本常常会设法避开公众。她不愿意成为新闻界的热点,面对无休止的闪光灯和晃动的镜头,她总是很低调。
五、一波三折的爱情
(一)短暂的初恋
和汉森相遇时,赫本才21岁,他是英国人,那一年他29岁。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卡车制造业家庭,平时喜欢狩猎、骑射和捕鱼。汉森诚实可靠,性格又勇敢坚强,正是赫本理想的丈夫。那段时间,正好就是《罗马假日》选角的时期,因为工作,他们总是聚少离多,加上母亲持续不断施加的压力,她与汉森解除了婚约。
(二)第一次婚姻:梅尔,勇敢选择了爱情
梅尔很会体贴别人,他和赫本一样是个工作狂。那时梅尔已经结过两次婚,有4个孩子,而且比赫本大12岁。赫本的母亲依旧不同意这段婚姻,但这一次,赫本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和梅尔在一起。当时赫本事业的如日中天,名气远在梅尔之上,更有甚至,别人在介绍他时,会将他称呼为“奥黛丽·赫本的先生”,他无法接受妻子比自己更优秀的事实,她不想伤害丈夫的自尊心,更不想成为人们眼中尤其是丈夫眼中的女强人。甚至她对外宣布:没有梅尔参加的影片,她也不会参加。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他们第一个孩子的诞生。这个孩子就是本书的作者,肖恩。为了能挽救这段婚姻,赫本曾在年拍摄完《盲女惊魂记》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影视界,她要离开银幕,做好生活中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只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年的秋天,她与梅尔14年的婚姻还是破裂了。
(三)第二段婚姻:安德烈
为了能让她快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她的一个朋友邀请她去希腊旅游。在船上,赫本认识了心理学家安德烈·多蒂。安德烈非常健谈,说起话来风趣幽默。和安德烈在一起,赫本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圣诞节来临的时候,安德烈拿着红宝石订婚戒指出现在赫本面前,很快,他又送上一枚更大的钻戒。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迅速地确定下来。
距离她和梅尔正式离婚仅仅六个星期。赫本就开始了第二段婚姻。沉浸在痛苦中的赫本急于摆脱离婚的痛苦,急急忙忙地开始了第二段感情,这也是她第二次婚姻失败的重要原因。
为了能经营好这段婚姻,不再重蹈覆辙,赫本决定全身心地做好一个家庭主妇该做的所有事情。她宣布退出影坛,很快,赫本再次怀孕。但是,在她待产的这段时间里。安德烈竟然又恢复了以前的单身汉生活。他常常和一群香艳女子混在一起,甚至被媒体拍到了他和那些女子彻夜厮混的照片。他们相爱得太快,结婚得太快,快到赫本根本没有看清安德烈风流的本性。
(四)心灵的伴侣
罗伯特:罗伯特也是著名的演员,他曾经有一位妻子,可惜没过多久就病逝了。他们都是荷兰人,都经历过童年时代的战争,也都很看重感情。虽然他们不常见面,但是经常通过电话谈心。赫本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温柔的怀抱,一个可以认真听她倾诉的人。赫本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她称呼罗伯特为心灵的伴侣。
她幸福地对别人说:“我非常爱罗伯特,那并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浪漫爱情。我们偶尔也有争吵,但是我们都非常耐心,不会冲动。存在于我们中间的是亲密的友谊。如果友谊和爱情足够强烈的话,我的名声就不会成为我们的障碍,我们就能够克服。”
赫本与罗伯特在一起后,她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她再生育,她便将爱心投放到别人的孩子身上。
在那两次婚姻中,赫本总是在默默付出,希望得到回应,但结局总是令人失望的。认识了罗伯特。他们之间的感情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重新认识了爱这件事。
六、两个挚友
对赫本来说,婚姻是痛苦的,还好她这一生有两位挚友一直相伴她,鼓励她。一位是与她一起参演《罗马假日》的男主格里高利·派克,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一直帮她设计服装的纪梵希。
派克是赫本一生的知己,那份难能可贵的真情,要比赫本所经历的爱情更能感动世人。
赫本与梅尔·费勒离婚后,派克从大洋彼岸打来电话。赫本很少跟别人谈起自己的婚姻。但是对派克,她却能敞开自己的心扉。茫茫人世间,只要付出真心,便会收获真心。
纪梵希曾说:“女人不是单纯地穿上衣服而已,她们是住在衣服里面。”在赫本身上,纪梵希设计的服装产生了惊人的魅力。赫本曾不无感叹地说:“只有穿上他设计的衣服,我才是原来的我。”赫本赋予了纪梵希的服装以生命,而纪梵希则为赫本的生命披上了最美的外衣。
七、赫本精神
在赫本的后半生,她一直和罗伯特一起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他们陪伴对方度过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日子。她知道爱能改变人,并且信仰着爱。
在她的后半生一直都在坚持慈善事业,并且亲力亲为到世界各地去关爱第三世界的孩子们,她的足迹遍布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
赫本曾说过:“随着你的成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肖恩问赫本有没有什么遗憾,赫本回答说:“没有,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在经受痛苦。”赫本的生命结束了,但她的精神是永恒的。后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赫本制造了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这位雕像名字就叫做“赫本精神”,为的是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