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还有50天,以下是高考临近考生容易走进的复习误区,需要注意:
误区1:只顾“补缺”,忽略优势科目。
在最后的复习时间中,往往同学会犯一个普遍的错误,那就是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查漏补缺”上,而忽略了优势科目的保持和复习。
[分析]事实上,复习课比平时的课程更重要,老师不仅会帮学生巩固旧知识,还会在每堂课上拎出一些难点和要点,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复习。如果不认真听讲,往往错过了复习重点,也由此失去擅长学科的优势。因此每年都有学生在高考中弱势学科成绩有所上升、优势学科却“爆冷”的情况。
[支招]提醒“长短腿”的学生,“查漏补缺”固然重要,优势学科的复习更不可忽视。应该保证每堂课专心听讲。至于较为弱势的学科,可以在课后或家中的复习中多花些时间。
误区2:缺少计划,“指哪打哪”。
高三的下学期,有些学生一心扑在复习上,至于各种考试和其他重要事宜,则抱着“兵来将挡”的心态,事到临头才拨出时间匆忙准备,如此“指哪打哪”往往会导致学生顾此失彼。
[分析]高三下学期既是复习的冲刺阶段,也是“多事之时”,在开学之后,会考、英语口试、各科的模拟考,将会接踵而至。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阶段点,不可避免,当然也不能临时抱佛脚。
[支招]为自己制作一张计划表是相当重要的。建议在请教老师之后,将本学期将要到来的几次大考和几件重要事宜“排摸”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并将之按进度列入到个人的复习安排中,不要让事情来安排你,导致手忙脚乱。
误区3:学校和家庭,“分工”不明。
常常有这样的同学,在学校里埋头复习,“疑难杂症”则带回家“闭关”思考。但往往出现学校里复习环境太吵闹,家里解题却无人求教的情况,最后导致两处的学习效率都不高。
[分析]其实,最后40天的时间是固定的,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安排好。可以根据学习的地点分成两大块:学校和家庭。因为学校和家庭的学习各有优势,学校里有老师资源,不懂可以及时请教,而在家中有比较大块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支招]一定要根据学校和家庭地点的不同,设计两个侧重点不同的方案。适合独自复习、需要大块时间记录背诵的知识点,尽量在家里复习;而各种疑难、需要求助于老师或同学的,则留在学校里完成。
同时还要统筹安排好时间,既要合理休息,又要充分利用好每段有效时间。比如每次临睡前阅读一篇经典美文,既是享受又能帮助提高写作;起床穿衣时听两首外文歌曲,既提神醒脑又可锻炼听力。学科之间也可以穿插复习,比如背诵古文和英文习题交替来做,既可缓解长时间埋头某一学科的疲劳,又可提高学习效果。当然,一定要按照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来统筹安排。
此外,临近高考,考生最容易出现急躁情绪。不少考生认为时间不多了,心浮气躁,这也想学,那也想做,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宝贵时间过去了,总分没啥提高。
“学会”永无止境,“会学”更为关键。考生在考前这段时间里,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分数增长点”,千万不要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切忌再做过多的新题,更不要相信什么“猜题押宝卷”。关键是要消化掌握已有的知识,把漏洞补齐,把薄弱的环节夯实,把该记的东西记牢。考前虽然时间不长,但只要方法得当又符合自身实际,将总分再提高20分甚至更高一些都是有可能的。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点来增分呢?
分数增长点之一:归类总结。
高三后期,考生都做过不少综合训练题目,也参加过不少模拟考试。这些试卷中,不乏有很多好题。考生应挑选10~15套有代表性的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试卷,把这些试卷归类整理,将试卷中典型的题目再熟悉一遍。所谓典型题,是既能考查重要的基本概念,又能考查考生能力的好题。一般来讲,模拟试卷的设置是依据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和高考试卷形式命制的。单独看某一套题还看不出命题的规律和解题规律,如果将这些试卷放在一块进行比对分析,就能发现命题规律,也能发现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从而达到弄透一题,旁通一类的目的。
分数增长点之二:反思错题。
对错题再反思纠正,这似乎是老生常谈,每个老师可能都这样要求过,但是很多考生并不能将此落到实处,认为花同样的时间,不如再做些新题、多见些题型。殊不知,错误往往带有劣根性、反复性。有些错题当时理解了,现在可能又模糊了;有些错误其知识点本身就比较难理解;有些错误概念很容易出现模棱两可,需反复强化才能解决问题。哪个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和无奈:前一段时间刚练过讲过的题目,在下一次模拟考试中又碰到这样的原题,有些考生仍照错不误。错题暴露了考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思想方法的缺陷。十几套题中曾经出现的错误,可以说基本涵盖了你在高考中可能出现错误的所有类型。考前你把这些错题都搞清了,在高考中你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类错误的重蹈覆辙。
分数增长点之三:返璞归真。
在高考之前这段时间,考生应跳出题海,回归课本。高考试题虽高于课本,但它源于课本,有些是课后练习题的延伸或变形。高考所考查的内容一般都超不出课本范围。高考试题中有不少内容是与识记有关的。原来记熟的知识,现在又有些遗忘了,考前是集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时间。考生应将记忆不太牢固的知识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内容、课后典型习题、重要公式、定理、定律等,依据《考试大纲》、对照课本来一个集中大盘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旁批注解、课外小实验等,有些是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应用实例,有些是相关内容的延伸与补充,也要来一个重新扫描。回归课本,采用回忆式的复习方法,记忆效果比较好。即合上课本,依据知识脉络、体系,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回忆有关内容,对拿不准的有关知识再翻书确认。
分数增长点之四:训练规范。
细节决定成败。高考解题不规范是造成考生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行网上阅卷,这对规范解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字体潦草的卷面直接评卷和扫描到计算机中再评卷,可视效果就不一样,后者会更差。考生在考前一定要研究近两年高考试题的评分标准。按照规范要求做几套模拟题,做完之后,对照评分标准的得分点打分,看还有哪些方面不符合规范。解题做到“四化”:即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提示化。最后,结果一定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如何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高考分数?
在最后的50天时间里,如何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高考分数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信心是冲高的前提。衡量我们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抵制诱惑;是挑战自我;是不断奋进;是持之以恒。高考就是一场战争,我们只有前进,没有后退,我们要发扬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坚定我们的信念,全力加速,排除一切干扰,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断挑战自我,发奋努力,把握机遇,超越自我。
2.反思是冲高的关键。没有刻苦,没有努力,没有拼搏是到不了胜利的彼岸的。在苦学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没有反思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没有战斗力的。我们高三学生,特别是优秀生,更应勤反思,思考自己的课堂学习质量如何?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思考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在学习中做到精细化,高效化,最优化。
3.科学备考是冲高的保障。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怎么办?关键在于一个“挤”字。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应充分抓好课堂学习,用足用好时间,有步骤、按计划做好科学的备考。复习时,要坚持课内学习比课外更重要,提高练习的质量比练习的数量更重要,规范的训练比限时训练更重要。复习中要做到勤、苦、巧,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要博学、多思、下问、敏变,要发扬“牛”的精神,争取今年高考“牛气”冲天,考出“牛”样。
4.良好心态是冲高的助催剂。离高考还有50天,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是成功的保证。其中,心态特别重要,好的心态是胜不骄,败不馁,持之以恒;好的心态是科学安排,把简单的事做成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好的心态是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促使自己能从优秀到卓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百倍的热情,旺盛的斗志进行漂亮的冲刺和完美的飞翔。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美好人生奋力拼搏、为亲朋期盼奋力拼搏、为母校的培养奋力拼搏。
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发奋拼搏,我们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让我们冲刺吧!向我们的最高目标全力冲刺!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在最后50天冲刺高分的相关知识,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可以咨询我们万马高考。